以“绿”为笔 生态宜居启新图
·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蕴涵美丽,蓝天洋溢幸福。放眼东楚大地,只此青绿满目新。
微笑江豚,跃出美丽弧线。5月23日中午,市民在长江黄石鄂东长江大桥段发现,两只江豚在长江中嬉戏游弋。作为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近年来,江豚频繁现身长江黄石段,成为我市长江大保护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明。
迎“蓝”而上,向“美”而行!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全面铺开、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幅美丽黄石新画卷正徐徐展开。《黄石转型发展指数报告(2022)》指出,十年来黄石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全市绿色低碳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曾几何时,因矿而兴、重工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黄石,主要依赖“两高一资”的粗放型发展,留下生态赤字。
谋发展,更谋持续发展;要增长,更要绿色增长。2013年9月,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引领着黄石这座老工业之城绿色蝶变。
断电源、拔杆子、拆机子、毁池子、倒房子、平场子……随后,我市先后关停1000余家“五小”企业,并对一大批污染大、能耗高的项目“端茶送客”,舍弃潜在产值逾百亿元。
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了《黄石市关于加强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意见》《黄石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7—2027年)》《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坚定不移立生态之旗、破污染之源、走绿色发展之路!
从铁腕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到推动重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从创新探索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黄石路径”,到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我市推进大保护、大投入、大规模的生态修复、生态重构,用城市绿色实践回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命题。
时光不语,镌刻不凡。十年来,一个更绿、更美、更宜居的黄石跃然眼前。
2012年,长江黄石段水质为Ⅲ类,到2021年,长江黄石段风波港断面、上巢村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磁湖成功入选湖北省“美丽河湖”案例……近年来我市将沿江综合整治作为“一号工程”来实施,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碧水、绿岸、洁产、畅流”四大行动,全市累计拆除沿江非法码头泊位123个,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404个,市辖区内“三无”采砂船舶全部清零;完成沿江可视范围内开山塘口修复治理,加快实施大冶湖、网湖、保安湖、三山湖等重点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江沿岸造林绿化被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指挥部评为优秀等次。2022年度湖北省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评估结果显示,黄石成为全省5个荣获优秀等次的市州之一。
告别“光灰城市”,消除“心肺之患”。近年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稳中有升,优良率从2015年的71.2%提至2021年的85.2%。2022年,我市荣登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名单。
从山野到田间,从城市到乡村,目光所及,绿色已成为东楚大地的相同底色——
2016年,黄石被列入全国六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建立起“预防——治理——管控——成效评估”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治土的“黄石模式”在全国推广;并大力推进国土造林绿化、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生态修复、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同时,我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大力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绿色制造体系、技术改造提升等工程,202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达1.7%。
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跻身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入选“十四五”时期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山水园林城、最美工业城”,黄石以“绿”为笔,正绘出最美的生态底色。(廖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