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品茶韵 “一红一绿”飘茶香
· ·
茶香四溢,春日悠悠。17日上午,阳新县城东管理区新塘社区,绿水青山间,茶林郁郁葱葱。采茶女穿梭在茶林间,巧手细捻,一片片嫩芽落入篓中。
伴随着极富阳新特色的采茶戏表演,首届阳新茶艺节在美丽的网湖边盛大开幕。走秀美茶山,看民俗表演,品红绿春茶,千年古县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开启了一场春天之约。
千年古县 茶韵悠长
好山好水出好茶。阳新山水资源丰富,地处北纬30°“黄金”茶纬度带,孕育了众多优质名茶,是全国著名的“茶乡”。
幕阜山下,富川大地,自古茶木成林。这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多丘陵,阳光充足、气候湿润,适宜茶叶生长。
每年清明前后,采茶女成群结队上山采茶,春色宜人,放歌于万绿丛中,遂产生了采茶歌。至明清时期,采茶戏剧种诞生。因活泼、俏皮,唱腔柔和,阳新采茶戏被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
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阳新采茶戏登上央视戏曲春晚。
步入新时代,阳新充分发掘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乡村新动能,截至2022年底,该县共有12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茶产业发展,茶叶产量0.1万吨、产值3.88亿元。
“一红一绿” 擦亮品牌
尽管占尽了天时地利优势,但长期以来,阳新茶叶面临着品牌不强这个瓶颈。
阳新大大小小的茶山各自形成了小品牌,制茶工艺不一,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阳新县委、县政府为了解决地域品牌实力不强发展瓶颈,确定并实施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坚持“一片叶”产业链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品牌兴茶、市场兴茶、文化兴茶”战略,为阳新茶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在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该县农业农村部门坚持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等思路,着力推进全县茶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推进基地提升、龙头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质量保障、市场开拓、文化引领工程。
通过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阳新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佩云牌金竹云峰”“白浪剑春”“道士山龙井”“碧云凤髓”“北山玉竹”“新塘春”“仙岛红”等地方品牌。
当前,阳新县茶产业积极探索品牌化发展之路,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齐头并进。
“去年,我们和县茶叶协会共同努力,成功申请‘阳新芽茶’‘富川红’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形成阳新茶产业“一红一绿”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阳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合仕介绍,统一品牌后,阳新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逐年提升,茶产业正向品类、品牌并重发展。
“阳新县将持续做大茶产业,做优茶品质,做强茶品牌,把面积做成产量,把产量做成产值,把产值做成效益,走出一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在茶艺节开幕式致辞时,阳新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波说。
生态产业 绿色希望
离阳新县城(城东管理区)只有十分钟车程的新塘社区,是一个被茶林包围的居民区。
“新塘依山傍水,生态优良,土壤肥沃,新塘茶叶曾多次在国内获奖。”阳新县城东管理区党委书记毛卫平介绍说,近些年,新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建设了新塘、陶港两处茶园基地,通过提档升级,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初见成效。
新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每年采茶旺季,能吸引当地500多名农户前来采茶,实现年产值1000多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
阳新县委、县政府立足于绿水青山生态资源禀赋,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在阳新农业强县工程“五个一”主导产业中,“一片叶”(茶叶)居首。
茶艺节期间,制茶技能和斗茶大会将活动推向高潮。全县16名制茶能手现场进行炒茶制茶的巅峰对决,数十家大小茶企也带来了15份手工茶和29份机制茶摆擂斗茶。在制茶、斗茶的交流切磋中,人才得以发掘,技艺得以传承。
“通过比赛可以看出,阳新茶叶品质高、形状好、汤色好、滋味好,茶厂水平整体较高。”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茶学系教授黄友谊说。
据了解,围绕“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思路,目前阳新有12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茶产业发展,其中种植规模逾300亩的有46家。
阳新县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县预计全年产干茶1500余吨,产值超6亿元,带动两万余户农户增收,“小小一片叶”渐成“大产业”。(石教灯 贺介飞 朱达 通讯员 向能来 郑尹轶 饶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