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发展创新能力 让科技之光照亮田野
· ·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瞄准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农业核心技术创新、一流农业创新主体培育等精准着力点,让“科技”沾上泥土气、扎根沃野里、绽开致富花。
把论文写在田野上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在如今的黄石乡野里,农业的四季更替中,除了农民的忙碌身影外,还有一群特别的“忙碌者”——农业科技特派员。
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涂俊铭多年来聚焦食用菌产业科研。他所研究的新型“菌、菜、棚”多位一体栽培模式,已经在湖北新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阳新瑞明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菌类种植大棚内“茁壮生长”。
“现在每亩地能增收5000元,还能降低拆装大棚的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一举多得。”菌农们的反馈,也验证了这种模式的高效和创新。
从大冶的菌棚转到阳新的油菜地,在那里,一种新型油菜毯状集中育秧免耕机插栽培模式帮助阳新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在肖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去年实验油菜毯状集中育秧免耕机插面积达到500亩,直接经济效益达56万元。不仅如此,我们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较常规分别减少了15%和12%。”湖北新育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口中的“肖老师”,是湖北省科技特派员、阳新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肖本木。今年,肖本木研究的油菜毯状育苗机械移栽新模式还将在阳新县加大推广力度,在太湖糯种植面积较大的荆头山农场、兴国镇、浮屠等镇(区)计划推广面积1万亩以上,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1120万元,纯效益500万元以上。除了新型油菜栽培技术之外,多年来,他还积极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棉花轻简化栽培直播技术、水稻“+”模式推广(再生稻、稻虾共作、水稻+油菜)、小麦精量直播技术、水稻精量直播技术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为市级农业特派员,大冶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先辉从2016年开始就持续为大冶康之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并积极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科技平台打造等方面实现突破。
诸如涂俊铭、肖本木、刘先辉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我市还有很多。数据显示,2022年,我市选派科技特派员186名,深入基层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引进转化推广农业新技术80项、新品种100个、新模式85种,服务、带动农户9000余人次。
科技赋能乡野变沃土
科技人才下乡、创新技术播种,不仅让农业丰收,也在田野里长出一个个科技硕果。
2022年,我市新认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6家,新入库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0家。全市共建有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星创天地15家、市级星创天地47家。
此外,2022年全年争取省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4项,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13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2项,光谷科创大走廊专项1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项目1项,大健康领域支持地方专项1项。大力推进农业创新平台建设,获批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不断增强。
科技范引领新浪潮,创新力开启新发展。在科技赋能下,乡野变沃野,东楚大地上一片勃勃生机。
2023年,我市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人才引育两大动力引擎,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实施农业科技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科技支撑,让更多的科技人才汇聚田间地头,让更多的科研成果扎根芬芳泥土,让乡村振兴释放出澎湃动力和十足活力。(陈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