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街道探索“党建+创建”工作模式
· ·
文明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阳春三月,行走在铁山街道的大街小巷,公益广告不时映入眼帘,街道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看得见的文明之花、看不见的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可感。
“文明花开满城芳。”辖区居民情不自禁地赞叹,文明城市创建带来了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文明创建,便民惠民是目的,群众的需求就是创建工作的方向。”铁山区副区长、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倪学军表示,铁山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一条符合街道实际的“党建+创建”工作模式,以党建“红绳”串连起创文坚强阵线,努力让群众在创文中获得更多参与感和幸福感。
坚持“党建引领”,为文明创建凝神聚力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一直以来,铁山街道坚持把党建融入文明创建各项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有效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有示范、有亮点、有成效。
盛洪卿社区第一书记李儒焱组织带领市、区两级下沉党员干部参与创文、共同缔造等活动200余次、参与人数达5800余人次,协助社区党委修建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惠民工程。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曹家林社区第一书记张晓旭坚持领导带头作表率、党员干部齐行动,认人认亲认岗认事,筹集资金900多万元,推动挂点包保的曹家林社区实施老旧小区外立面整治、网格楼房线缆整治、历史街区改造等重点项目20余个。
辖区各部门包保领导深入社区楼院、沿街店面等,对照测评标准现场指导、协调,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整治。
……
这是铁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个掠影。
街道、社区、包保单位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合理调配力量,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真“包”实干,切实解决问题,让党旗在创文一线高高飘扬。
通过各类活动的持续开展,辖区居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持续提升,创文氛围日益浓厚,全民参与创文热情高涨。
紧抓“党员带头”,为文明创建助力增效
一抹红色能有多么艳丽?走进铁山街道就能找到答案——从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到干净整洁的集贸市场,从井然有序的交通路口,到温馨体贴的景区景点,从敬老助老的“爱心食堂”,到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站……有志愿者的地方,就有耀眼的“红党徽”在闪光。
“红党徽、红马甲、红帽子、红袖章、红领巾”的“五红志愿服务队”是建设路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300余人组成的5支“红色队伍”在辖区内开展文明宣教、环境卫生整治、美化绿化、助老护小等志愿服务活动,居民们称他们是社区的“红色管家”。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建设路社区还创新拓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内涵外延,将楼栋长、门栋长纳入社区哨源,构建了楼栋长、门栋长、网格员、下沉党员、直管党员的“两长三员”服务模式。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辖区内62个楼栋都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楼栋治理模式助力创文工作。
退休党员胡卫国是冶矿路社区一名居民,年近70岁的他背着工具包,穿行在楼栋、小巷,发现楼道线路老化后,及时上报社区,参与维修。在他的带领下,17名居民主动加入社区“微管家”志愿服务队,负责辖区63栋楼房电路维修。
同时,冶矿路社区还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建设、楼栋治理的各个角落,推动党员骨干站出来,带动居民群众走出来,壮大“微管家”服务队伍,提高居民参与楼栋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楼栋的不同特点,社区先后开展平安楼栋、绿色楼栋、清洁楼栋等志愿服务活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树立“文明风向标” 为文明创建蓄能攒劲
在文明创建中,铁山街道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向标”,传播创文正能量。
同时,街道还以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为契机,以党支部形式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引导党员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内涵,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精神支撑。
“26号楼已经被评为街道的文明示范楼栋,我们也不能拖后腿。”“被评为‘文明示范楼栋’后,我会继续带领大家把卫生习惯保持下去,争取让‘文明楼栋’称号一直属于我们”……自从街道启动“我爱我楼 楼栋自治”示范楼栋评比,许多居民开始以文明楼栋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楼栋。那些会给楼栋扣分的行为、陋习则成为大家的关注点。
“活动开展以来,铁山街道各个社区楼栋内外环境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楼栋居民也由最初的被动关注变为积极参与。”倪学军表示,为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创文的“内生动力”,街道还广泛开展“居民之星”“最美志愿者”“美德家庭”等精神文明评选,通过周查、月评、季考核、年表扬的方式,营造学典型、争先进、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在矿山路社区,围绕“与文明牵手,同幸福相伴”主题,社区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美德家庭”“文明家庭”“最美楼苑”等评选活动,培育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形成“大事小事,都关我事”的良好氛围。同时,还推出了康爱莲、董洪才、王秀珍等居民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引领居民向上向善,增强社区文明创建的“硬担当”。
此外,街道还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激发了志愿服务的新活力,让志愿服务更有“价值”。
“没花一分钱,用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的积分就能兑换礼品。”13日,在胜利路社区积分兑换点,居民们一边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边谈论着如何能多挣积分。
“积分制的推行,不仅培育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还强化了大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许多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让‘社区事’成了‘家家事’。”胜利路社区党委书记潘晓梅介绍,自社区推行公益服务“积分制”以来,这小小积分就像一把标尺,将看不见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文明变得有准则、有刻度,居民参与公益服务更加积极。(张春玲 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