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泉“姊妹井” 浓浓“鱼水情”
· ·
相隔90多年,两个故事,两口井,那水还是一样的清澈甘甜。
鄂赣边界,幕阜山北麓,阳新龙港被群山环抱。大山深处扁垴山岩泉村青山依旧在,乡村换新颜。
“好水!”2月24日上午,村民陈世黄双手捧起井水,喝上一口,甜在心头。
去年大旱,岩泉村百日无雨,原有的“红军井”供水不足,上边组的村民们只得到1公里外的扁垴山下挑水。
群众利益无小事。阳新县水利和湖泊局、税务局驻村工作队,黄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得知情况后,多方筹资,选在上边组附近的扁垴山下,挖井引水。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终于挖出了一口又大又深的水井,建起了蓄水池,将管道安装到每家每户,上边组村民喝上了甘甜的井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施工队按村民的意愿,在井壁刻上了“振兴井”字样。1月18日通水那天,岩泉村村民奔走相告。
岩泉村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村落。93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主力抵达龙港,建立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岩泉村因地处腹地,地形易守难攻,鄂东南苏区在岩泉村设立红五军、红八军留守处,确保红军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的物资供给。
1930年久旱无雨,岩泉村溪水断流,村民们不得不步行几公里山路,到大山深处的泉水洞里挑水。 红军留守处官兵见状,在岩泉村上边湾挖了一口水井,解决了军民用水的问题。井水四季不断,清澈甘甜,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岩泉人。
新中国成立后,岩泉后人在井旁立了一块大石牌,上书“红军井”三个大字,铭记下那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如今,岩泉村的“红军井”经过多次修缮,保护完好,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岩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建成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为省级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
郁郁葱葱的林木基地、平坦整洁的环村道路、整齐安放的健身器材、肃然起敬的红色广场……“村庄美了,百姓富了,邻里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了!”村支部书记陈世海说起村里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梁坚义 阳老促)